作为一个邮票的外行人,翻阅《漫邮记》一开始不免有进入迷宫的感觉,但很快被流通的行文招引,每套邮票的选题、规划、印刷、发行的“时刻片段”都隐含着“跌宕起伏的故事”,一种关于文明史的探幽迎面而来。
作为诗人的谭夏阳,集邮迷、书虫和写作者于一身,企图将保藏邮票的情感转换成叩问文明的“明晰的研讨”;换种说法,写邮书不过是做学问的方法,他以文明学者的身份织造自己的梦境之旅,在有限的时刻里探寻中国文明的无限之美。所以,《漫邮记》采撷了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民间传统文明主题的300多种珍稀邮票,概括为名著、戏剧、园林、金花、年画、老行当六个板块,借方寸之纤细容全国之广阔,三卷本彼此支撑,彼此咬合,构成一部充溢人文视界的大书。
谭夏阳深谙唯有纵观大局的视角才有着笔的沉着。在《漫邮记》中,他化身为讲故事的人,对邮票前史百科全书式的掌握、整理和叙说,使他从一个邮迷转化为说书人——是的,叙说,一个充溢缤纷色彩的动词,作者一直在叙说,俨然开释生命的热力。
关于邮迷的他来说,尺寸之地包容着诗和远方,以及包括全国的愿望。而他写这邮书,不过是数十年周游的一次冷艳的出镜,解读邮票反面不为人知的兴趣故事,便是用富饶之美来显示中国文明的魅力。好的故事是有呼吸有生命有光辉的,而我有种激烈的感觉:谭夏阳巴望讲出有光的故事,往时刻深处的人和事写深一寸,文字的光晕就会亮堂一圈。
卡尔维诺在《心境的邮票》里叙说了一个邮票规划师的故事,他终其一生都在制造邮票,一共发明了4000枚,包括42个幻想国度和形形的事物,用铅笔、五颜六色墨水和水彩制作而成的邮票带着“迷狂、柔情、幻想和奇诡的命运”。
假如卡尔维诺是写一个奇幻故事,那么谭夏阳笔下的一系列邮票规划者就充溢孜孜不倦的探究精力。孙传哲、刘硕仁、邵柏林、刘旦宅、潘可明、戴敦邦、萧玉田、周峰、陈全胜、王虎鸣……他们对规划邮票的仔细、谨慎和尽力,刻画着费尽心机的形象;他们充溢生命的热心,无不闪耀着本身的光辉。正是有了他们的独奏与合唱,才有新中国邮票史的荣光。所以有人赞誉,新中国以来,咱们的邮票是多么正经、大气、美观!
每张邮票的闪亮进场,都伴随着它的规划者登台,作者力求雕琢每位邮票规划者的共同形象,而我则读到了他们身上的共性:孜孜于美的人,才有单纯而丰盈的精力力量。比方开篇的《大话西游》,作者浅显易懂,娓娓道来:“猴痴”李大玮怎么痴迷《西游记》,怎么消化各种材料,怎么学习杨柳青年画的表现形式……规划师的“心路历程”化为时刻深处的实在,让人不只看到一套邮票的美好诞生,栩栩如生的还有人道的光辉。比方“后来王叔晖重读《红楼梦》,方案用十年时刻将它画出来,只可惜工作做到一半,画家就离开了人世”,读到这儿我忍不住动容,一枚邮票,亦是时刻长河的见证,更是咱们心灵的仰俯——仰的是抱负,俯的是人生。看到王叔晖规划《西厢记》邮票的章节,她说:“这个体裁我了解,但绘画起来,极端费时。我不会大意敷衍,既要杰出几个首要情节,又要把人的心里状况反映出来,使人物与布景都精确、丰厚一些……需求一年时刻,你们也不要催,我也不会拖。”一张小小的邮票,正面意味着“国家手刺”,反面则凝聚了规划者的志愿、汗水和信仰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漫邮记》不少篇幅说到孙传哲先生,作为新中国第一位邮票规划家,他规划及参加规划的邮票有150多套,一个人撑起半部新中国邮票规划史。有人说,孙先生的成果即使平平成文,仍然成为一部传奇。
邮票是对话、沟通以及注视的幽静,一起还指向审美、认识、心灵……邮票是美的意象,而美是诗意的遇见。可以说,谭夏阳以一颗艺术之心,遵从故事和赏析的两层叙说,在方寸之间、细节之中,探寻中国文明之美。他在前言中写下:“《漫邮记》旨在讲故事、当导游,将史料、点评和布景故事熔于一炉,让读者享用由文字所织就出来的梦境一般的艺术之旅。”一边看邮票图画,一边看他的解读文字,有一种“互文的旨趣”。
Copyright ©2017-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